宗泐:明初诗僧的艺术世界与十首经典之作

宗泐:明初诗僧的艺术世界与十首经典之作

宗泐,原名周,字季潭,号全室,出生于浙江临海,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位杰出僧人。他八岁便出家于天宁寺,师从大欣笑隐,后来成为中天竺万寿永祚寺的住持。洪武四年,他应召驻守天界寺,因其学识渊博而受到太祖的赞赏,称其为“泐秀才”。

宗泐不仅在诗词方面才华横溢,且通晓诸子百家,尤其擅长书法,隶书尤为精湛。洪武九年,他的诗作因其高远的风骨与深邃的意境而受到当时名家的推崇,甚至被誉为“博远古雅,当代宏秀之宗”。

接下来,让我们领略他十首颇具禅机与哲思的诗作:

《暑夜》:此夜炎蒸不可当,开门高树月苍苍。天河只在南楼上,不借人间一滴凉。 描绘了炎热夏夜的孤寂与清凉的渴望。 《晚凉》:晚凉池上亭,坐来心似水。雨过竹林青,风吹豆花紫。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晚间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。 《岩潭道中》:古木湾头渔艇,夕阳山下人家。风送一溪白浪,秋来满路黄花。 这首诗展现了秋日的乡村景色,渗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。 《心远亭》:此心天地宽,幽亭寄闲静。独坐卷疏帘,落花春昼永。 诗中流露出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。 《秋夜》:窗外芭蕉雨,檐前蟋蟀声。如将不平意,相诉到天明。 表达了对秋夜的感受与内心的惆怅。 《小景》:孤村带寒鸦,远山涵夕雾。渡头人未归,日落风吹树。 通过小景勾勒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绪。 《访胡守中不遇》:入郭寻君不见君,柴门闲对一溪云。空山积雪无行路,何处今朝友鹿群。 描绘了访友未果的失落与自然的宁静。 《题竹》:风过如闻玉佩,雨余似长龙孙。静爱此君高致,长日幽斋闭门。 表达了对竹子高雅气质的喜爱与向往。 《晓出吴门》:晓出吴门有北风,片帆高挂一飞鸿。如骑鹤背行天上,似听猿声下峡中。杨柳人家迷咫尺,蒹葭渔唱隔西东。十年霸业同朝露,回首苍茫故垒空。 诗中融合了对人生短暂与壮丽景色的深刻思考。 《上巳日西涧独游》:三月三日天气好,西峰独往成幽寻。黄鸟交交柳烟重,斑鸠喔喔桑雨深。草花已满古石路,涧水乱穿修竹林。寄语兰亭脩禊客,吾将此地为山阴。 通过春日游玩的场景,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。宗泐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艺术才华,更是明初文人心境与自然之美的真实写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